新闻 微电影作品展 科普 中医药养生 康养 专家访谈 活动 图书精选
健康护理网>>2020健康护理>>新闻>>

疫情防控下,发热病人的风险识别与管理

2020-12-30 14:56:02 来源:医院管理论坛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边关月 孙玲 陈茜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体温是一项重要的筛查项目,“发热”一词也因此变得异常敏感。但除了新冠肺炎,还有很多种原因可引起发热。对于乳腺癌病人来说,化疗期间因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力下降出现发热是常见的事情。在这一特殊时期,化疗病人因粒细胞减少性发热而就诊时,会遇到各种困难,因此需要医务人员正确识别和管理,让患者不再谈“热”色变。

入院前严格新冠筛查

病区成立新冠筛查小组,落实三级管理负责制,主任为组长,护士长为副组长,审核医生和护士各1名,对需入院治疗的新入化疗患者及陪护人员全部进行入院前新冠风险筛查:

①排查病人及家属28天内是否有高危地区旅行史(比如国外、新疆、青岛等);

②入院前7天患者及家属检查新冠肺炎的核酸、抗体、肺部CT,经审核排除无问题收入普通病房;

③出现审核结果异常(如体温≥37.3℃,肺部检查异常等),在排除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情况下,审核医生向主任、护士长上报,并向医院新冠会诊小组提交会诊申请,会诊排除风险后,患者及家属方可办理入院手续;

④入院时,所有患者及陪护均进行新冠筛查信息登记。

在院化疗期间常态管理

病区封闭式管理:采取门禁系统进行全封闭式管理,每日做好患者及家属的体温监测并做好登记。

针对新冠肺炎的核酸、抗体结果不同的患者,专科采取分级管理方法:①新冠IgM抗体阳性患者进入缓冲区病房,提高医护人员防护级别,患者及陪护常戴口罩,做好环境消毒管理;②新冠筛查结果正常患者进入清洁区病房。

疫情期间常态化宣教:每日早晚广播宣教疫情防控重点,督导患者及家属落实手卫生、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减少非必要外出等。

预防化疗期间发热症状的患者管理:①线上患教会,向患者宣教化疗后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相关知识及预防措施;②发放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宣教手册;③落实基础预防,所有化疗患者在院期间均制定化疗后血常规复查和体温监测方案;④落实药物预防,出院前对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高风险的化疗患者给予药物预防,并设立个案管理护士,对其进行个体化指导。

在院期间发热的应急预案

1.责任护士发现患者体温≥37℃,使用水银温度计对患者进行二次复测。

2.若患者复测体温≥37.3℃,伴有或不伴有乏力、咳嗽、咽痛、呕吐腹泻等可疑症状,责任护士立即报告护士长、值班医生。

3.护士长、值班医生接到报告后,确认患者症状,报告医疗组长/科主任,进行专科疾病风险排查。

4.专科医疗组讨论后,若排除新冠肺炎感染,则继续对症治疗,密切观察病情;若不能排除新冠肺炎可能,立即将患者及家属转入缓冲病房单间隔离,再次进行新冠核酸、抗体检测,系统上填报《疫情防控期间科室病人异常情况日报表》。

5.新冠肺炎排查会诊后,若排除新冠肺炎,则继续对症治疗,密切观察病情;若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感染,立即启动“疑似或确诊新冠患者处置应急预案流程”。

出院后主动跟踪与随访

出院后定期随访。对于乳腺癌化疗患者化疗后一周进行院外随访,了解患者化疗后1~5天不良反应情况和化疗后居家体温变化情况,询问化疗后7天血常规复查结果,针对不同问题,给予相应的指导。

个案护士全程管理。对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高风险患者进行院内外全程管理,督导患者出院后定期复查和体温监测,及时发现患者有无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症状,并报告主管医生给予及时处理建议。

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工作,加强医护人员对疫情防控下乳腺癌化疗病人发热的风险识别与管理,正确对待和处理发热症状,稳扎稳打做好疫情防控,让患者安全无忧地度过化疗周期。

(刊发于《医院管理论坛报·现代护理》2020年12月17日5版)


来源:医院管理论坛报
责任编辑:舒雅

相关新闻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