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新闻 微电影作品展 科普 中医药养生 康养 专家访谈 活动 图书精选 商城
健康护理网>>2020健康护理>>中医药养生>>

秋三月 安神定志 内外兼收

2021-09-03 17:04:16 来源:医院管理论坛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医院管理论坛报记者 许英菡

受访专家:广东省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 袁小敏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处’就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结束。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广东省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袁小敏告诉记者,处暑前后,冷空气南下次数开始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但此时依旧容易遭遇高温天气,就是我们常说的“秋老虎”。而且夏秋是台风高发的季节,台风一来,雨水很多,湿气较重,气候变化也比较大。从人体来说,到了处暑,人体出汗开始减少,代谢开始慢慢下降,进入了生理休整阶段,于是人体容易出现疲惫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秋乏”。

早卧早起 收敛神气

袁小敏表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对于人体来说,秋天是收敛的季节。“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机能比较旺盛;秋季气温慢慢下降,人体机能开始下降,需要开始收敛。而夏秋之交,就处于这个转换过程的中间。就养生来说,需遵循秋季的养生原则,以收敛为主。”

《黄帝内经》有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秋季三个月,我们需要早睡早起,同时还要收敛情绪、心绪,安神定志,内外都得收敛。

“按照上述原则,首先要禁止的就是熬夜晚睡,最好早睡早起。立秋之后白日渐短、阳气收敛,应注意早睡以顺应阳气的变化。”袁小敏提醒,居室应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洁净,使肺气得以通畅舒展;要饮食清淡,不宜吃太多辛辣刺激的食物;要避免剧烈的情绪波动,保持心态平和。

此外,还应该适当增加锻炼,如散步、慢跑,不宜久坐,一些肠道功能较差的人还可配合中医推拿摩腹,调理肠道气机。“但是要避免一些剧烈的运动,特别应该避免夜间锻炼,比如夜跑的同志,应该适当地调整时间,改为早晨或下午,同时要减轻跑步的强度。”

清补润燥 少盐少油

处暑时节,饮食需以清淡、营养为主。“按民间的说法,夏秋之交,是到了贴秋膘的时候,为即将到来的严寒储备能量,因此要多吃些有营养的食物,通俗来讲就是可以开始进补了。”袁小敏说:“但现在我区白天的温度依旧比较高,湿气有时也比较重,所以在进补的时候,要选择一些比较清淡的食材,即‘清补’。”此外,随着秋季慢慢加深,天气逐渐变干燥,还应进食一些润燥的食物。

袁小敏强调,处暑时节,食疗大致以清补润燥为主,比如陈皮老鸭汤、百合麦冬瘦肉汤、百合莲子银耳糖水、豆腐鱼头汤、茶树菇排骨汤等。“一定要注意,煲汤要少油,”袁小敏指出,“同时根据气候的具体变化进行一些调整——湿气重时,可以煲些薏米冬瓜汤、土茯苓排骨汤,天气炎热时,可以做些陈皮绿豆沙等。”

冷热交替 预防疾病

夏末秋初正处于换季之时,气温下降,而又余热未消,加之气候变化多端,容易影响肺、脾、大肠等脏腑运行。“气候变化多端的时候,肺最容易受到伤害,许多人会在这个时候出现感冒、换季性咳嗽、鼻炎等不适。”袁小敏指出,由于夏末余热未消,一些人喜欢吃过多寒凉之物,导致脾胃受损。中医云:“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脾胃损伤可进一步影响肺脏功能。

因此,这段时间不但要注意预防肺系疾病,如感冒、鼻炎等,还要注意预防脾胃系疾病,如腹泻、痢疾等。袁小敏告诉记者:“这段时间白天依旧炎热,大家室内都喜欢开空调,这样一进一出,冷热交替,就很容易诱发肺系疾病。生冷的东西容易呆滞脾胃,导致脾胃运行不好,容易生‘内湿’;时不时下雨导致湿气加重,此为‘外湿’,内外夹攻,特别容易发生脾胃病,出现腹泻、腹胀等不适。”

预防肺系疾病,最重要的是保暖,保持所处的环境温度较为恒定,不要出现太大的温差。“尽量少吹空调,特别是出了汗,严禁吹空调,即使要吹,也要等到汗收了,温度尽量调高点。体质较弱的朋友,要慢慢收起家里的凉席。管住自己的嘴,切记不能吃生冷寒凉的食物,湿气重的时候,多吃些可以化湿的食物。”

(刊发于《医院管理论坛报·现代护理》2021年8月28日12版)


来源:医院管理论坛报
责任编辑:舒雅

相关新闻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