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新闻 微电影作品展 科普 中医药养生 康养 专家访谈 活动 图书精选 商城
健康护理网>>2020健康护理>>康养>>

肺癌术后如何进行肺康复训练

2021-11-30 15:46:58 来源:医院管理论坛报·现代护理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肺癌是致死率较高的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增加,手术治疗、放化疗等综合疗法是临床主要治疗手段。但手术治疗创伤大,术中可能会挤压肺部,损伤胸腔肌肉,术后导致呼吸功能和肺功能下降,出现呼吸困难、肺不张,甚至呼吸衰竭,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后续治疗。肺康复运动通过呼吸功能训练、运动指导等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而且长期坚持系统的呼吸训练可改善患者肺癌术后的肺功能和运动耐力、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已得到广泛认可。所以,术后肺康复尤为重要,我们可以按照以下的方法指导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三种呼吸功能训练方法介绍

★缩唇呼吸

放松全身肌肉,吸气时使用鼻子,呼气时嘴呈缩唇状施加一些抵抗,慢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深吸缓呼,吸呼时间比为1:2或1:3,每分钟呼吸7~8次,每次15~20分钟,每天数次。此方法使气道内压升高,能防止气道的陷闭,使每次通气量上升,呼吸频率、每分通气量降低,可调解呼吸频率。

★腹式呼吸

取坐位、卧位或立位均可,自然姿态,放松全身肌肉,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腹部凹入,每次15~20分钟,每次训练以5~7次为宜。呼吸要深长而缓慢,尽量用鼻而不用口。此方法有助于增加通气量,降低呼吸频率,还可以增加咳嗽、咳痰能力,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以上两种呼吸方式过程中尽可能保持胸廓和肩部最小活动幅度,必要时呼气末将双手置于腹部上方给予适当压力以协助排空残余量。

★呼吸肌训练

可以改善呼吸肌力量和耐力,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① 吸气阻力训练(膈肌训练):患者坐位,指导患者左手持手握式吸气阻力训练器,右手握住波纹管,口唇包住吸气口,尽力深长均匀吸气,然后移开训练器,经口慢慢呼气,每次3~5分钟,每天3~5次,以后时间可逐渐增至每次20~30分钟。训练过程中若感到头晕或疲惫则暂停训练。

② 呼气肌训练(腹肌训练):患者仰卧位,上腹部放置1~2kg沙袋,保持肩及胸部不动,经鼻深吸气同时尽力挺腹,再缩唇慢慢呼气同时腹部尽量内陷。

排痰技术训练方法解析

排痰技术训练,也称气道分泌物廓清术。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必要时双手可放置在手术切口上方以减轻咳嗽时疼痛感。

★主动循环呼吸技术

(1)呼吸控制(BC):

主要作用:使紧张的呼吸肌放松下来,避免气道痉挛。

操作要领:选择前倾的坐姿或半卧位,进行轻柔的潮气量呼吸,尽可能使用膈式呼吸。可以把手放在上腹部,感受呼吸动作。

操作方法:吸气(腹部鼓起)——呼气(腹部下降)。

(2)胸廓扩张运动(TEE):

主要作用:松动分泌物,增加胸廓活动度,改善呼吸肌力量。

操作要领:选择前倾的坐姿,将手放在胸廓两侧引导吸气时尽量扩张胸廓,在操作过程中亦可增加摇动、震动等手法。

操作方法:用力深呼吸——感受整个胸廓扩张(可以在吸气完毕后屏气2~3秒减少肺组织的坍陷)——缓慢呼气。

(3)用力呼吸技术(FET):

主要作用:移动分泌物,支撑塌陷的气道,增加有阻塞但未闭合气道的气流。

操作要领:如同对着镜子呵气。呵气可以使气道受到挤压,同时产生振动,使高肺容积位的分泌物移动排出。

操作方法:短暂吸气——长而深的呵气(或长而深的吸气——快速呵气)。

★外力排痰

护理人员可五指并拢,掌心成杯状,运用腕部力量在患者健侧从肺底部开始进行叩击,方向自下而上,从外向内。

缩唇呼吸及腹式呼吸配合正确的咳嗽咳痰方法,有利于手术后排痰、肺复张及控制肺部感染。

肺康复运动的核心——运动疗法

运动训练是肺康复运动的核心内容,是综合肺康复方案的基础。

手术清醒后即可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上肢屈臂—伸直,也可以视患者情况进行非负重和负重举臂,负重举臂时患侧手臂负重0.25kg(半瓶矿泉水),健侧手臂负重0.5kg(1瓶矿泉水),指导患者举臂时与呼吸协调,每次持续约15分钟。

下肢曲腿—伸直,做蹬自行车的动作。同时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运动,活动时间及活动量逐渐增加,注意安全。

肢体活动训练中的上肢运动有助于改善患者呼吸困难,改善胸腔顺应性,增强运动耐力;下肢屈伸抬腿及步行训练有助于提高下肢运动耐力,减轻下肢疲劳的主观感觉,增强步行能力。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养,手术固然重要,但后续的肺康复则更加重要。已有研究表明,对肺癌患者肺叶切除后进行系统的肺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肺功能、呼吸功能及运动耐力,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辽宁省肿瘤医院淋巴水肿护理学术组 何洁冰 李默)

(刊发于《医院管理论坛报·现代护理》2021年11月6日13版)

来源:医院管理论坛报·现代护理
责任编辑:韩敬

相关新闻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