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新闻 微电影作品展 科普 中医药养生 康养 专家访谈 活动 图书精选 商城
健康护理网>>2020健康护理>>专家访谈>>

医护一体化格局 推动长护险可持续发展

2021-12-10 14:34:59 来源:医院管理论坛报·现代护理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医院管理论坛报记者 许英菡

受访专家 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护士长 主管护师 唐晨

经过5年试点,各地实践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经验值得我们总结和提炼。试点实践表明,长期护理服务不同于一般养老护理服务,发展符合要求的长期护理服务,成为影响制度实施的重要因素。何为“符合要求的长期护理服务”?掣肘长期护理服务发展的问题有哪些?这些问题的破题之道又在哪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会为提供社区托养、居家照护等服务的长期护理机构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

长期护理服务应包含哪些内容?

长期护理(Care?Long-term)一般是指为生活完全或部分不能自理、必须依赖他人照顾的失能老年人群提供生活护理、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社会交往和临终关怀等的一项综合性服务。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护士长、主管护师唐晨告诉记者:“长期护理是医疗服务的延伸,不同于传统的医疗照护,又不是简单的生活照护。”

★服务内容

唐晨表示,长期护理保险为参保人员提供的护理服务形式通常分为三种:第一,居家照护,指护理站、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等为居家的参保人员,提供上门照护或社区日间集中照护及相关医疗护理服务;第二,养老机构照护,指养老机构为其中住养的参保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及相关医疗护理服务;第三,住院医疗护理:指护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部分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为入住在其机构内护理性床位的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护理服务内容既包括日常基本生活的照料,如清洁头面部、协助进食与饮水,也有专业的临床护理,如喂服药物、鼻饲等。

★照护与护理

长期护理保险在德国、日本等国家被称为“长期照护险”。照护与护理有何不同?唐晨表示,相对而言,护理侧重于医疗,使用场合多见于医院、护理院等医疗机构;照护则更强调生活照料,使用场合多见于养老院、照料中心等养老助残机构。“我国始终强调,长期护理险涵盖生活照料与医疗护理两个方面,是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唐晨强调,对于很多人来说,仍然有必要厘清护理与照护二者间的区别,充分认识到生活照料对失能者的必要性,以及现代医学在一些疾病上的局限性。

★探索实践

上海开始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之后,唐晨和她的团队在提供长期护理服务方面展开了探索。

“首先,我们开始探索社区卫生服务站进驻养老机构模式,并建立转诊绿色通道,”唐晨介绍,“用类似于医养结合的模式,改变社区服务质量参次不齐的状况。”一方面与对口医院共同建立预约挂号、专家会诊、转诊服务的绿色通道;一方面加强社区医生对失能老人常见病诊断能力的培训。“同时,我们还和老年公寓合作,定期派医护人员入驻老年公寓,与志愿者服务和居家养老结合,为参保人员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护理技能专业培训。”

此外,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开设了老年长期照料病床,为重度失能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疾病护理、长期照料服务。

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长期护理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技术服务,专业医疗康复(失智老人康复训练,偏瘫截瘫老人康复训练、退行性病变导致行走不便的老人康复训练),医疗保健,心理护理,以及针对养老护理员、保姆和家人的照护康复理论和技术指导等。

唐晨解释,在需求长期照料的失能老人中,95%以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中风、骨关节等疾病,因此需要专业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上门服务和急救护运等服务,而老人的照顾者也需要健康知识、护理知识、心理调整的技术指导。“此外,为了更好地康复,失能老人也会需要一些诸如导向能力训练、智能训练、益智游戏、中医养生、康复训练等日常锻炼指导服务。”

破解长期护理服务发展面临的困境

在发达国家,长期护理服务体系是其公共服务的重要制度安排。唐晨表示,长期护理服务中,牵涉到最多的就是医疗保障、康复护理等方面的内容,而我国正是由于上述两方面服务资源的相对匮乏,制约了长期护理事业的发展。此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还存在失能等级鉴定标准和照护不一,老年需求没有得到释放和社会力量介入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未来,我们需从四方面入手,突破困境,推动长期护理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一,完善现有评定标准,推进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医护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我国长护服务市场发展尚不充分,在服务内容、质量和可及性等方面仍有缺憾。长护险受益人往往由于享受不到高质量的长护服务而‘迁怒’长护险。”唐晨建议,有针对性地加强护理服务产业建设。一方面加快推进护理服务综合化,形成集预防、康复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保障方案;另一方面有效整合医疗服务资源和护理服务资源,形成医护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同时,还要鼓励和支持长期护理服务机构平台建设,扶持培育长期护理行业协会,通过行业自律逐步建立行业标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第二,培养专业护理队伍,建立专业教育服务体系。

失能失智老人的长期照护必须保持其专业性的特点,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目前,全国专业护理人员十分短缺,培养和储备专业护理人员是当务之急。唐晨建议:“加快建立长期照护专业教育培训体系,依托高等教育机构中的相关专业,发展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同时建立培训机构,对从事长期照护服务工作的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和再培训。”此外,还应建立服务专业技术等级评定和资格认证制度,在服务机构中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第三,加快网络建设,探索“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

唐晨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与互联网相结合,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将护理提供方和护理需求方联系起来,可以为护理服务的提供和获取搭建更为专业的桥梁,使老年人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加便捷高效地获取服务,这对提升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及幸福感具有非凡的意义。“既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调配,还能减少因护理机构和老年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资源浪费现象。”

第四,建立社会监督体制,引进第三方服务监管机制。

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绝大部分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足,医疗、文化、体育等服务设施综合利用率较低,服务覆盖区域和服务人群有限,服务内容单一,社会化专业水平不高。“因此,我们还要建立社会监督体制,引进第三方服务监管机制。”唐晨说。

打造社区化家庭养老护理新模式

唐晨表示,探索建立符合实情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需建立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机构,统筹规划和指导长期护理服务事业的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大力兴办为老社会服务机构,为失能老人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长期护理服务;同时应大力探索“社区化家庭养老护理新模式”,即社区护理+居家护理的措施与政策,积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满足不同养老模式和不同层次需求的养老和医疗服务链。

★以社区护理为核心

“首先,我们要建立符合国情市情的、以社区长期护理服务为核心的服务体系。”唐晨解释,社区可为老年人提供针对性的硬件和设施,依据本社区老年人的年龄分布、生理特征、居住特征和照顾来源,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生活维度、不同专业化程度的长期护理服务,从而解决家庭成员的专业技术缺陷,减轻其沉重的照护负担。

唐晨指出,发达国家在综合调整护理服务项目的过程中都把居家+社区长期护理放在了优先的位置发展。这是因为,社区长期护理服务使得老年人可在自己家中接受服务,避免了适应新环境的麻烦;与机构型服务比较,社区老年服务多由社区内成员参与,不需要很复杂的机构和设施,所需投资相对较少,成本相对也较低;可以促使服务资源配置更合理,保证资源的投入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在国内尤其是上海,家庭的小型化趋势是不可能逆转的,这就决定了传统的家庭护理模式将转变为“家庭护理和社区护理相结合”的模式。

★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发展

随着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完善,我国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将进一步释放,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将产生更为巨大的生活照料服务市场需求。唐晨指出:“居家养老服务行业医疗保健服务不仅具有巨大的市场规模,还关系到老龄人口的生活质量。通过医疗养老提供的专门性的监测、预防、诊疗,尽可能地降低突发性疾病对老年人的伤害,将有望为我国老年人提供周期性的健康改善。”

★人才队伍建设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也是重要一环。”唐晨说,据统计,我国目前有40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若按国际上失能老人与护理人员人数比3∶1的标准推算,我国目前至少需要1300多万名护理员,而现有养老护理从业人员不足100万人,人才缺口巨大。应依托高等护理院校以及专业护理机构,通过定向培养、联合培养等方式,进一步扩大长期护理保险专业人才培养规模。

★拓展服务内涵

唐晨认为,承保公司也应加强创新,拓展护理服务内容。“比如有商业保险公司将健康管理引入护理服务当中,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长护险参保人提供就医指导、疾病预防、政策咨询、远程会诊等服务,增强对长护险参保人的健康管理与慢病服务能力。”

(刊发于《医院管理论坛报·现代护理》2021年11月30日7版)

来源:医院管理论坛报·现代护理
责任编辑:韩敬

相关新闻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