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新闻 微电影作品展 科普 中医药养生 康养 专家访谈 活动 图书精选 商城
健康护理网>>2020健康护理>>专家访谈>>

灾后心理干预要分层次、个性化

2021-11-01 16:16:13 来源:医院管理论坛报·现代护理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医院管理论坛报记者 王秀珍

受访专家 江西省吉安市社会心理服务协会副秘书长 吴桦 赵月如

10月11日上午7时许,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某集团一辆通勤班车(核载55人、实载51人)在滹沱河王母桥发生涉水倾覆事故。此次事故共造成14人遇难。

突发灾难对灾难幸存者以及遇难者家属的心理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如何更好地应对?记者采访了江西省吉安市社会心理服务协会的心理专家。

心理干预要及时、有重点、分层次

吉安市社会心理服务协会副秘书长吴桦表示,新闻中的这起公司通勤班车坠河事件是一起特大交通事故,对于当事人及其家属以及全社会来说都是一个灾难。灾难对个体和集体都会造成相当程度的心理创伤。对于个体来说,会表现在压力和哀伤反应上;对于集体来说,当创伤性事件发生后,会切断幸存者彼此间以及与受灾当地的社会连接和社会支持系统,使得社会系统出现断裂甚至崩塌。

吴桦提到,2008年《卫生部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中明确了干预基本原则和制定干预方案。针对这起公司通勤班车坠河事件,第一级人群包括亲历灾难的幸存者,他们可能是幸存者、伤员以及死难者的家属。

对于灾难中的幸存者,当灾难事故发生后,他们有可能会出现闪回、梦魇、侵入性思维和记忆、回避、麻木、睡眠减少、肌肉紧张、易激怒、集中注意力困难以及恍惚、遗忘、否认、时间缺失等等PTSD(创伤后应激压力障碍)症状,甚至出现抑郁症、惊恐障碍、恐惧症、物质滥用、躯体化障碍等精神障碍。与他们接触的基本策略就是要尽可能构建与创伤情境相反的情境,主要是稳定化、创伤暴露和哀悼三个阶段,尽可能地使幸存者恢复权力,提供和确保他们的安全以及稳定,帮助他们建立积极、持续的关系,帮助他们发展新的积极的资源。吴桦建议,此时可以采取“稳定情绪”“放松训练”“心理辅导”等技术开展心理危机救助。

吴桦强调,一般来说,灾后一个月内,特别是48小时内,是早期心理急救最好的时期,在这个时间,人们可以对他们进行稳定化帮助,让他们的生活有保障并与家人待在一起,减轻他们的痛苦,促进他们恢复、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而在事件发生后的1~3个月,这是一个中期的哀伤辅导时期,主要是要能够建立持续的支持关系,协助他们走完哀伤的历程,增强新生活的能力,预防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在事件发生的三个月以后,是一个后期的创伤治疗阶段,这个时候要对他们进行再次的评估诊断、评估病情,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症状,促进恢复。

吴桦提到,哀伤辅导以及创伤治疗都需要有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和心理咨询师等人士进行。多采取倾听的方法,帮助他们平静心绪,建立联系,让他们获得更好的亲人和社会层面的帮助,可以采取着陆技术、内在安全岛、肌肉放松、腹式呼吸、蝴蝶拍等技术让他们的内在变得稳定、安全和放松。同时,更多的是要鼓励并支持他们面对和接纳现实。

心理干预要注重个性化

吉安市社会心理服务协会副秘书长赵月如表示,灾难事件后,遇难者家属可能会出现哭泣、生气、悲伤、内疚、无助、无反应、痛苦、被遗弃等情绪反应;麻木感、呼吸困难、胸痛、胸闷、血压改变、视力模糊、体重改变、便秘、晕眩等生理反应。还会出现混乱、自尊降低、注意力不集中、失控、不安全感、悔恨、敌意、不公平感、有自杀念头、梦到死者等心理反应。此时,专业人士或者身边的亲人朋友需要注意:首先,要破除哀伤中的迷信和误区,例如忙碌起来可以减轻或消除悲伤、依靠酒精或药物可以感觉好一点、我应该尽量坚强、我一定要哭出来等;其次,要在灾难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做好陪伴工作,能够确保他们的安全;最后,要帮助他们完成哀伤的四项任务——接受事实、经验悲痛苦、重新适应逝者已经不存在的环境,将情绪的活力重新投注在其他关系上,并继续有效地生活。

赵月如说,要根据当事人心理状态的不同进行不同的个体或团体辅导。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成为重要的心理创伤的修复因素,社会支持,援助政策等都能很有力的支持。对于遇难者家属,更是要了解并关注他们后期持续的心理辅导,身体的健康。

后记

专家指出,灾后心理救援在灾难发生48小时以后再行介入比较有效,灾后心理救援实施者不必一定是专业人员。此时心理学工作者在灾难救援中,往往扮演的也不是危机干预者或者心理咨询师的角色,而是社会工作者、政府顾问的角色,对于家属和社工来说,当灾难发生后的一周内,陪伴、支持、照料、提供饮食、饮水以及安全的居所可能更有效,并不一定要说太多的话。如果当事人通过自身努力和社会支持仍然无法解决,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或心理诊所就诊来帮助自己。

刊发于《医院管理论坛报·现代护理》2021年10月30日11版

来源:医院管理论坛报·现代护理
责任编辑:韩敬

相关新闻

立即打开